运动,激情,梦想——老当益壮的他们为健康而战!
来源:诸暨日报  时间:2014-08-08  浏览:1613

     记者 何超珂 通讯员 金莹

 

当一条条鱼尾纹悄悄爬上你的眼角,当一缕缕银丝替代了你的满头黑发,你是否还会想起年少时的梦想?是否愿意为了登上梦想巅峰而激情开战?

   
这里有一个特殊的运动团体,运动员的年龄从50岁到80岁不等,他们的任务就是每天相聚一堂,享受运动的快乐,这个团体名叫老年人体育协会。

   
老年人体育协会组织网络覆盖面广,全市已有镇乡(街道)、系统老年体协组织53个,市老年体协所属专项委员会9个,城乡老年体育健身活动辅导站(点)850多个,90%以上的行政村都建有老年体协组织,会员总人数达15万人之多。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全市各级老年体协每年组织开展活动400余次,参加人数达85000多人次。

    
傅铁民是市老年人体育协会的主席,他数年如一日坚守在岗位上,积极宣传、动员、组织老年人参加体育健身活动。在他的指引下,健身投资和健身消费的理念正在为广大老年人所接受,听从管理、遵守规程、服从裁判员的判罚已蔚然成风,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老年体育运动宗旨逐步深入人心。

   
一路走来,老年人体育协会在历届老年人运动会上硕果累累。男子老年排球队夺得2011年、2012年浙江省老年气排球赛的冠军,2012年、2013年两次代表浙江省参加全国比赛,获得全国优胜奖。女子乒乓球队员金小平荣获浙江省老年人乒乓球女子单打冠军,男子健身球操队在浙江省健身球操比赛中获团体金奖和双人金奖等。

    11
月,由市体育局(市体育总会)、民政局、人社局、老干部局主办,市老年人体育协会承办的诸暨市第十届老年人运动会将在市体育中心体育馆、老年门球场、体育公园老年气排球场等场馆举行。老当益壮的运动健将们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他们要为健康、为梦想奋力一搏。

 

 

记者 王晓铭

   
地掷球是一项双方运动员在规定的场地上用手投掷球进行对抗的体育运动。19世纪至20世纪初盛行于欧洲,我国于1984年引进,至今只有30多年历史。

   
尽管记者也算得上是体育迷,但在采访前却不知地掷球是什么。也难怪,地掷球在诸暨开展只有10多年历史,到目前为止,全市也只有28支队伍250人左右在打地掷球。在全省县级市中,诸暨老年人地掷球注册运动员仍属最多。这说明,诸暨老年人敢领时尚,容易接受新鲜事物。

    2002
年,市老年体协干部魏焕成推荐富润集团退休职工陈国祥,参加浙江省老年体协举办的地掷球裁判员培训。经过一周的紧张培训,陈国祥初步掌握了地掷球的相关知识。归来后,时任老年人体协主席的宣万裕向他们明确三个任务:建球场、建队伍、开展活动。于是,地掷球就在老年人运动员中开始慢慢地滚动起来。最早是草塔镇、五泄镇、陈宅镇、暨阳街道、教育系统和富润集团等6支队伍,每支队6名队员,这36位老年朋友就是我市最早的地掷球运动员。2004年,市老年地掷球队首次出征浙江省第一届老年人地掷球比赛,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前空军军官魏焕成今年79岁,在市老年人体协中担任地掷球专项委员会主任。我以前从事不少运动项目,但最着迷的还是地掷球。因为不是特别激烈,我们富润集团老年人体协以前也搞过篮球、拔河什么的,可是老年人觉得不安全。地掷球特别适合老年人。魏焕成说起地掷球来眉飞色舞,劲道十足。

   
目前,我市各地有19个地掷球球场,其中两个塑胶球场;购置地掷球28副;各镇街老年体协多次举办地掷球比赛,近年来经常参加各类赛事的运动员达1500余人次。2010年,市第九届老年人运动会首次将地掷球列入竞赛项目,参赛球队25支。2013年举办江藻杯老年地掷球锦标赛,报名参赛队28支。目前,我市老年人地掷球运动竞技水平在全省属中游,在绍兴地区居第二。

   
地掷球运动在打法上酷似冰壶抛球,一学就会,一会就上瘾;但要真正打好,至少要有两三年的工夫。它类似桥牌,要用脑思考,是讲究配合的运动。总之,学会容易,精通颇难。这些年,魏焕成一直致力于地掷球实践研究,他写成了《运用哲学理论指导地掷球运动的发展》、《诸暨市地掷球运动发展的几点思考》等老年人科学健身论文。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地掷球运动在比赛中要突出一个字,即强的当成弱的打——轻装上阵,弱的当成强的打——认真对待,掷地掷球宁近勿远——打拦路虎。要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每一场球乃至每一轮比赛,都要根据对方的特点作出充分分析,知己知彼,随机应变。难怪老年朋友一旦学会地掷球后,就魂不守舍,整天惦记着它。

    
地掷球玄机太深,记者无法在短文中把地掷球基本规则阐明清楚。读者若有兴致,就在市第十届老年人运动会地掷球比赛中现场观摩体会吧。

 

 

 

    ■记者 寿航晨 通讯员 杨梦琪

      桥牌是用英文Bridge(桥)的名字来称呼的扑克牌的一种玩法,来源于英国莱斯特郡的一座古老的桥梁,是一种以技巧和运气赢取牌墩的纸牌游戏,俗称吃墩游戏。简单地说,桥牌是扑克的一种打法。作为一种高雅、文明、竞技性很强的智力性游戏,桥牌以它特有的魅力而称雄于各类牌戏,风靡全球。

      “桥牌比较高雅文明啊。”宣金华老人退休后在家无聊就想找点事做,偶然见到公园里有人在玩桥牌,看着看着就产生了兴趣:“我和几个老朋友找了会玩桥牌的老师来教我们,他们也很耐心,大概教了三四天以后,我们基本懂了桥牌的记分、出牌、叫牌等规则。”

      从一开始的“菜鸟”慢慢到诸暨市桥牌双人赛的第一名,宣金华说,每个月的内部比赛他都会参加,虽然有时候老友们会忙其他的事情,但还是尽量把时间挤出来聚在一起玩桥牌。“年纪大了,玩桥牌还能防止老年痴呆呢”。

      “我们这些老伙伴,以前聚一起也就是聊聊天什么的,自从学会了桥牌,聚在一起就有乐子了。”宣金华向记者强调玩桥牌的愉悦,“而且还认识了不少新朋友,大家平时都一边聊一边玩牌,交流起来很轻松自在,精神也越来越棒。”宣金华说,当有新手加入时,大家都会主动去教,使新来的朋友也爱上这项活动,就算还不能玩得很好,却也会拿出很大的热情来参与。

      “新来的都是边打边学,我们玩的时间稍长的就边打边教,大家的兴致别提多高了。”我参与、我快乐,是宣金华一直以来的感受。宣金华在市老年人运动会的桥牌项目中得了10多次奖,第十届老年人运动会他也会继续参加。说起这份荣誉,他说名次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觉得这个游戏可以让身心更健康。“桥牌特别适合我们老年人,如果哪位朋友也在家里闲着无聊,不如也来试试这项积极向上的运动吧。”

  


 

    记者 何超珂

   
太极拳是综合了历代各家拳法,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拳术。

   
今年67岁的俞婉珍是一名老拳手,已经打了20多年的太极拳。她是退休后迷上这项运动的。俞婉珍说,退休前,也跟很多人一样,觉得上班比较累,一旦不用工作了,整天待在家里没事情做,人也渐渐没了精神,身体也没有以前硬朗了。

   
一次,俞婉珍无意中听朋友说起打太极可以强身健体。她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买来太极拳相关的书籍、碟片,天天在家练习。天气好的时候,她会跟朋友一起到广场上打太极拳。刚开始,她还比较扭捏,怕打得不好,让路人笑话。如今,俞婉珍已经是教授太极拳的老师了。每天下午2点,她都会准时来到老年大学的太极拳班。俞老师的学生年龄从50岁到80岁不等,当然,学生中也有基础好坏之分。基础好的,俞婉珍几乎不用怎么教就能打得很好。而基础较弱甚至零基础的,俞婉珍就得下一番功夫了,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都手把手教他们。

   
去年5月,俞婉珍一家参加了全市家庭才艺表演大赛。当时,身为音乐教师的儿子和媳妇表演的是唱歌,孙子表演跳舞,俞婉珍和老伴还有亲家母表演的是打太极拳和功夫扇。俞婉珍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她和老伴、亲家母为了在台上有稳定的发挥,台下可是做足了功课。除了立下每天坚持练习两个小时这个雷打不动的规矩,他们还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只要谁的动作稍不标准,就会被无情地指出来,然后督促改正。就这样,他们互相切磋拳术,彼此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2006
9月,俞婉珍和她的队友参加了全国纪念简化太极拳50周年国际太极拳交流大会,同年10月,俞婉珍所在的太极拳队获得了全国中老年太极拳比赛一等奖。2007年,她们参加了在辽宁举办的全国中老年太极拳比赛,获得团体金牌以及个人两块金牌的好成绩。2012年,在青岛举行的全国第六届杨氏太极拳比赛中,俞婉珍所在团队夺得16块金牌,5块银牌。11月,她和队友们会在市第十届老年人运动会上为大家献上精彩的太极拳表演。

 

 

 

    气排球起源于内蒙古自治区,是从排球发展过来的一种运动量小一点的运动形式。所用的球是用黄色的柔软的塑胶制成,将排球的3米线改成2米线,三局定胜负。而正式的排球比赛用的是皮制作的三色球,一般是打五局。气排球具有球体轻柔、不易受伤、参与者技术准入门槛低等特点,特别适合中老年人。

   
八九个好友,一个排球场,原本是一群退休老年人的晚年乐趣,却不曾想经过30年的发展,已经演变成为如火如荼的全民健身运动。不管是六七十岁的老人,还是三四十岁的青年,都纷纷加入到气排球的队伍中来。

   
早晨的体育公园,一片人声鼎沸。每天早上7点,有20多位老年人在排球场打气排球,助跑、传球、抛球、起跳、空中扣球,一系列动作矫健有力,丝毫看不出打球的人已是花甲、古稀之年的老人。9点,男子队刚刚离场,女子队伍又将气氛点燃。

   
今年67岁的徐明安是一名老队员了,也是市老年人体育协会秘书长,就是他组建了我市第一支正规的气排球队伍。

   
徐明安与气排球的情缘要从2008年说起。那一年,他从绍兴文理学院退休回诸暨,开始接触气排球。叫上当时诸暨中学一起读书的好友,每天下午,在原招生办的一个场地打气排球,他们还为这支队伍起了个名字叫同乐队

    “
打球后,身体素质明显提高了,我这把年纪,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什么的都沾不上边。徐明安说,刚退休时他的体重是91公斤,打气排球一年后降至83公斤。

    2009
年,徐明安在全市挑选优秀队员,组建气排球队伍。他带领男子队6年连续夺冠,代表绍兴市参加省比赛,两年勇夺全省冠军,代表浙江省参加了全国比赛。

    2012
年,我市有幸组织全省老年气排球比赛,那是让徐明安记忆犹新的一场比赛。为了在家乡父老面前展现老年人的运动风采,队员们格外拼命,最终以2:0的比分夺得冠军。当哨子声响起的那一刻,老年体育协会主席傅铁民和队员们激动地相拥在一起。徐明安自豪地介绍说,气排球比赛给了老年人展示自我的舞台,同时也提升了诸暨在外的运动美誉度和诸暨人的形象。

 

                                   本文转自2014年8月6日诸暨日报第二版,以下是原文剪图)